cover_image

人才情报节选:中国顶尖学术人才规模何时能赶超美国?

湘汉科情 湘汉有恒
2023年11月28日 00:08

湘汉有恒推出《高层次科技人才情报研究(内参)》第005期(2023.10),内容包括专题分析、国内外人才动态、人才战略等板块。

图片

本文节选其中关于中美顶尖学术人才规模动态变化态势的内容进行呈现。

全球知名科技信息服务提供商科睿唯安每年均发布年度全球“高被引科学家”名单。今年11月15日,该公司发布的2023年度名单显示,来自67多个国家和地区的6,849名科学家(7,125人次)入选。由于在绝大部分情况下,科学家的学术研究成果会在学术期刊上以论文形式发表,因此高质量学术论文的多寡,基本能反映各国(或地区)的基础研究水平。正因如此,科睿唯安全球“高被引科学家”名单对了解和研究全球各国(或地区)顶尖学术人才状况具有较大参考价值。
一、中国是全球学术人才实力动态变化过程中最具变革的力量
过去6年(2018~2023年)全球高被引科学家入选人次Top 6的国家(地区)保持不变,即美国、中国大陆、英国、德国、澳大利亚和加拿大。纵观过去6年高被引科学家入选人次国别(地区)分布变化态势,中国大陆[1]是入选人次增长最突出的地区,由2018年的538人次增至2023年的1,406人次,增长了2.6倍;全球占比由8.8%增至19.7%,上升10.9个百分点,复合年均增长率(CAGR)为14.4%。美国虽然入选人次总体保持不变(2018年为2,639人次,2023年为2,669人次),但全球占比出现明显的下滑态势,由2018年的43.3%下降至2023年的37.5%,下降5.8个百分点,复合年均增长率为-2.4%;英国、德国、澳大利亚、加拿大四国全球占比基本处于稳定态势:英国在8%、德澳在5%、加拿大在3%左右徘徊(如图1所示)。由此可见,在过去6年全球顶尖学术人才储备实力动态变化过程中,中国是最具变革的力量。
[1] 此处“中国大陆”地区含中国内地、香港和澳门,不含台湾。
图片
资料来源:基础数据来自科睿唯安,湘汉有恒统计与绘图
图 1 2018~2023年全球高被引科学家入选人次Top 6国家全球占比走势
二、中国高被引科学家规模预计在2028年超越美国
若按过去6年的中美高被引科学家数量复合平均增长率进行预测,中国高被引学者数量将在5年后,即2028年超越美国(如图2所示)。
图片

资料来源:基础数据来自科睿唯安,湘汉有恒统计与绘图

图 2 2018~2023年中美两国高被引科学家全球占比及预测走势图
中国高被引科学家规模能否实现持续增长,取决于国家R&D经费能否持续加大投入,以及整体科研环境的持续优化。R&D经费是人才事业发展的硬力量,关系到科学家们能否有足够的物质资源做支撑,以至安心投入科研工作。2012~2021年十年间,美国R&D经费总投入是中国的2.1倍,2021年美国的投入仍是中国的1.8倍;虽然中国R&D经费平均增长率为12.4%,美国为6.4%,但是从2018年开始,美国显然加大了投入力度,同比增长率逐渐逼近中国(如图3所示)。
科研环境是人才事业发展的软力量,涉及能否吸引并留下全球顶尖人才。目前,美国正针对其僵化的签证移民政策进行改革,旨在吸引人工智能及其他新兴技术人才来美国学习和工作。因此,未来几年中美全球顶尖人才竞争将愈发激烈。
图片

数据来源:中国R&D数据来自中国国家统计局,美国R&D数据来自美国国家科学与工程统计中心

说明:人民币兑换美元按当年平均汇率计算;美元均以当时现价计算。

图 3 2012~2021中美R&D投入总量及同比增长比较
三、中国国内顶尖学术人才分布格局相对稳定
过去5年,中国国内高被引科学家省级分布变化不大:北京的全国占比在25%~30%之间徘徊;上海、江苏和广东三省(市)占比变化态势处于“卷麻花”状态,三者变化区间为7%~11%,但上海总体处于小幅增长态势,江苏和广东整体呈现微弱下降态势;湖北则比较稳定,一直在6%上下波动。由此可见,过去5年中国国内顶尖人才分布格局相对稳定,北京作为中国第一顶尖人才高地的地位相当稳固(如图4所示)。
图片
资料来源:基础数据来自科睿唯安,湘汉有恒统计与绘图
明:该占比算法的分母是中国内地,不含港澳。
图 4 2019~2023年中国内地Top 5 科技人才强省高被引科学家全国占比走势

四、各省顶尖学术人才规模与R&D投入具有较强正相关关系

过去十年(2013~2022年),除2020年和2021年四川取代湖北成为中国内地第七大R&D投入省份外,每年R&D投入Top7省份均为广东、江苏、北京、浙江、山东、上海和湖北,其中广东和江苏两省的投入增长较快,并逐渐拉开与其他省份的差距(如图5所示)。北京和上海的R&D投入强度明显高于其他省份,前者2022年达6.83%,居全国第一,后者为4.44%,居全国第二(如图6所示)。由此可见,中国内地高被引科学家数量排名前列的省份名单,与R&D投入排名靠前的名单高度吻合,这说明高被引科学家培养与科研资金投入密切相关。
但是有一个省份例外,即山东在过去十年间R&D投入全国排名第四,但是高被引科学家数量排名不前,2023年全国占比排名更是降至第14位(如表1所示)。关于可能存在的原因,一是山东985/211高校以及科研院所数量相对其他省份较少,因此从事基础研究的学术人才数量本身不大;二是大部分R&D费用用于企业技术研发,其输出研发成果的主要形式不是学术论文,而是发明专利或者其他;三是R&D经费利用率不高。
图片
资料来源:基础数据来自国家统计局,湘汉有恒统计与绘图

图 5 2013~2022中国内地 R&D 投入Top 7 省(市)R&D投入变化态势

图片资料来源:基础数据来自国家统计局,湘汉有恒统计与绘图
说明:R&D投入强度=R&D投入量/GDP总量
图 6 2013~2022中国内地 R&D 投入Top 7 省(市)投入强度变化态势

表 1 2019~2023年山东省全球高被引科学家入选人次及全国占比和排名变化

图片

资料来源:基础数据来自科睿唯安,湘汉有恒统计与绘图

(点击“阅读原文”,可订阅下载高层次科技人才情报研究(内参)》全文——湘汉有恒为专业的科技情报服务商,我们提供科技创新情报和科技人才情报服务)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湘汉有恒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