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告利用湘汉有恒“冰鉴”人才测评模型,从科研品德(先决指标)、科研成果、科研影响力、科研绩效、产业化能力和科研潜力(后四个指标为常规指标)6大维度,试图通过全面的测评指标覆盖、科学的评分规则制定,对科技人才进行客观、准确的量化性测评。测评结果显示,某某某教高测评综合得分为71.4分(总分为100分)。
在我国改革开放后成长起来的学界精英拥有更多的机会出国深造,其中有一部分会留在国外继续发展,目前他们的科研事业已经进入功成名就的阶段。公众舆论通常将该人才群体视为我国的人才流失。但我们需要辩证地看待该问题。国外华人科学家大多数与国内学术界保持频繁的学术交流,有的学者还在国内高校担任兼职教授等职务,这有利于将国外前沿科研成果引入国内。
湘汉有恒推出《高层次科技人才情报研究(内参)》第005期(2023.10),内容包括专题分析、国内外人才动态、人才战略等板块。主要内容有:国内外卓越且活跃华人人才挖掘与分析;中国顶尖人才规模何时能赶超美国;雄安新区目前到底有多少人才入驻;美国人才签证移民政策重大调整对我国人才引进工作的影响等。
近代以来,湘籍人士给外界的印象是军政人才辈出。本次中国科学院湘籍当选院士人数,力压东部传统科技及科技人才强省,说明科学“湘军”异军突起。从研究领域看,较多院士是多年从事国家战略性、高度国际竞争科技,以及我国被“卡脖子技术”研究的顶尖专家,这是我国着眼当前全球科技竞争,抢占未来科技制高点,努力打造战略科学家核心力量的重要举措。
湘汉有恒推出《高层次科技人才情报研究(内参)》第004期(2023.09),内容分“卡脖子”领域人才情报、海外(华人)人才动态、国内人才动态、人才战略等板块,具体内容有海内外活跃华人科学家群体挖掘和分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资助趋势分析、国内活跃高层次科研人员群体挖掘和分析等。敬请订阅、下载和阅读。
通过长时间对全球人才流动、特别是对华人科学家成长路径和迁徙规律的观察,发现在我国参与全球科技“人才争夺战”中,往往被忽视的加拿大或许成为我国最大的竞争对手。(1)美国或不再成为华人科学家最适合的“久留之地”;(2)多伦多正成为加拿大“硅谷”,对我国人才引进战略构成压力;(3)加拿大杰出华人科学家成长路径前端中国本土化的现象突出。
湘汉有恒通过科研数据挖掘发现,诺贝尔奖得主卡塔林·考里和科德鲁·韦斯曼研究mRNA疫苗过程中,与4位华人学者关系较密切:宾夕法尼亚大学韦斯曼实验室研究专家倪厚平(Ni Houping),葛兰素史克位于美国的全球疫苗研发中心现场负责人史佩勇,宾夕法尼亚大学佩雷尔曼医学院高级研究员孟文钊(Meng Wenzhao),赛诺菲药理学首席研究员孙方贤(Sun Fangxian)。
湘汉有恒推出第003期《高层次科技人才情报研究(内参)》,其主要内容有:华为“卡脖子”技术人才团队挖掘分析,美国脑机接口最新技术成果背后的华人学者挖掘;揭秘中国“诺贝尔奖”;中央发文高度重视青年科技人才发展的战略意图分析;外媒称中国将“Q人计划”改名“启明计划”在海外招募人才……,详情请阅读报告全文。
湘汉有恒推出第002期《高层次科技人才情报研究(内参)》,从中可感受到我国科研及人才形势的重大变化。从国内看,我国“卡脖子”技术,如射频器件滤波器、极紫外(EUV)光源等进一步获得突破,“卡脖子”领域人才越来越走向科研舞台中央。从国内外两个系统关系看,顶尖华人科学家回国络绎不绝,美国对中美两国科研及人才合作和交流的限制变本加厉……详情请阅读报告全文。
中国高层次人才培养格局呈现南北“两个点”、中部地区“一大片”格局,机构性质上呈现“二八结构”,学科上更加注重“面向人民生命健康”。通过分析得知,中部人才走廊雏形已现,南北人才走廊亟待打通;凡是科技强省必有高层次人才核心培养基地的引领作用;未来企业的持续繁荣依靠高层次人才构建的技术壁垒;临床医学人才群体将助推中国医疗产业大发展大繁荣 。